讀偶,認識一隻偶的方法
作為一位現代偶戲的操偶師,總是會不斷地在新的演出中碰到不同種類的偶。一開始,每碰到新的偶種,就需要重新學習一次,花很多時間練習。但後來,我逐漸發現,雖然偶的形式不同,操偶時背後的想法卻是共通的。因此我開始把這些想法整理起來,結果意外發現,我在面對不同偶的形式╱結構的時候,可以透過這些想法,讓我快速地認識一隻剛拿到的偶。我把這些認識偶的過程稱為「讀偶」,就像是演員在面對一個劇本,需要先中性的讀,讓文字、資訊可以先進入腦袋、身體裡消化一樣,我覺得操偶師在面對一隻新的偶時,也要透過「讀偶」讓自己認識一隻剛拿到的偶。
(因為如果一次討論太多種生物的偶,怕會太複雜,以下都用人形偶來討論。)
首先,如果有機會的話,可以跟設計/製作這隻偶的人聊一聊,趁機了解這隻偶的各部分是用什麼材質,用什麼方法製作的,在偶的結構上,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?哪些地方是比較脆弱需要注意的?各種材質是否有保存收納時需要注意的事情?你也也可以問一問,這隻偶花了多少時間製作?有些資訊如果能夠直接問設計╱製作偶的人,也許可以省下大量自己探索的時間,而且也可以讓自己對於偶有更多的了解。畢竟是一隻要花很多時間相處的偶,了解製作/設計他的人的想法,偶又經歷了哪些過程,是很重要的,而且這些資訊也可能會讓你更有動機好好保護這隻得來不易的偶(而不是排完戲就丟在地上)。
如果你沒有機會碰到設計/製作這隻偶的人,也沒關係,你也可以透過自己的探索來認識這隻偶:
一、視覺觀察
從外型、尺寸、用色、材質到結構。一開始可以先透過視覺的方式觀察整隻偶的外型,這會引發很多你對這隻偶的想像,就像讀劇本一樣,你應該先不帶偏見的看過一次,然後慢慢的感覺戲偶設計為什麼會這樣決定偶的外型/風格,為什麼是這個顏色?各種視覺的資訊應該能夠刺激你對於偶的第一層想像。
二、觸覺觀察
接下來你可以用手慢慢地探索偶的各個部分,千萬不要急著以你熟悉的方式拿起偶,不論這種類型的偶你多熟悉,都可以帶著一顆好奇心,去摸一摸他身體的各個部位,他的手是什麼材質,腿有多重?脊椎是彈簧還是木頭,是軟的還是硬的?脖子可以怎麼動?頭髮的材質?哪裡有關節哪裡沒有?哪裡可動,哪裡不可動?你或許會發現,雖然他的腳掌是泡綿做的,可是好像中間有用重物加重,或者你會發現,他手彎起來的角度只能到45度。帶著一個新鮮的眼睛去看,你總是能夠有新的發現,而讓自己一直保有新的可能性。
一但經過了一開始的探索,接下來就可以把手放到預設操偶的位置上,除了手偶是把手伸進去偶裡面直接操控之外,大部分的偶都會有操作桿,一但手放到了操控偶的位置上,你就可以再進一步進行觀察。
三、操偶/操作桿的位置
操偶的預設位置,通常會跟你的身體產生某種預設關係,比如說:
布袋戲的話,是手掌朝上伸到偶裡面,所以操偶時,他會在跟你的頭比較靠近的位置附近很舒適的移動。
懸絲偶的話,可能就會比較適合在腿部以下的位置移動(想讓懸絲偶高一點除非本身線很短,不然大部分手要舉得很高,沒有辦法撐太久)。
如果是40公分高的執頭偶,則是需要有一張桌子,你在操偶時會處於比較舒適的位置。
所以不同的操作位置,就會預設了某種人偶關係,當然這些操作高度並不是絕對的,像是你也可以選擇在地上操作小隻的執頭偶,只是可能整個操偶師的身體就沒辦法快速的移動,這一切都是選擇。所以操作桿的位置,就決定了你和偶可能有的身體空間關係。
四、直接操作╱間接操作
偶的種類有很多種,可是你的力量如何作用在偶身上,其實只有兩種,一種是直接操作,另一種是間接操作。怎麼定義直接操作和間接操作呢?你可以用你的右手掌抓住你的左手前手臂(左手整條手臂放鬆),用右手稍微前後搖動一下你的前手臂,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左前臂完全跟著你右手一起前後搖動,而左手掌也會跟著動,但因為動能從左前臂傳到左手掌時,中間有一個關節(手腕),所以動能是間接傳到手掌上的,手掌也就比前臂要延遲一些,這對我而言就是間接操作。
只要能夠清楚你的手放在偶身上的不同位置,能夠直接/間接操控到偶身上的哪些部位,你就能夠善用偶身上不同的結構,來完成偶的動作。
進一步解釋怎麼區分直接和間接:
布袋戲偶的身體,手怎麼動,身體就跟著怎麼動,所以是直接操控的。而布袋戲偶的腳,可以透過晃動身體加上地心引力讓他自然地擺動跑起來,這就算是一種間接操控。
懸絲偶全身都是操縱桿經過了絲線之後才傳導到偶身上,所以懸絲偶是間接操控的極致。
執頭偶,當你手握著頭部的操作桿時,只有頭部會完全跟著你的手動作,是直接操作。而頭部以下連接的身體各個部分,和你手的力量之間都透過關節相連,所以剩下的其他部分是間接操作。
五、先用單手探索操偶的可能
先讓自己用一隻手探索偶可能有的動作,這是我自己個人在拿起偶時習慣的方式,因為雙手可以讓偶做的事情太多了,可是我們很常會忽略,有的時候光是用一隻手,透過間接的操控就已經可以讓偶有很多的表現了,所以我習慣會先以單手把所有偶能探索的動作完成之後,才開始慢慢加入第二隻手,這樣在操偶的過程中,如果有碰到只能單手操偶的狀況,偶也能夠有足夠的表現力。
六、偶的特殊機關
在以上的探索都完成之後,最後可以來看一看這隻偶有沒有什麼特別設計的機關,像是可以眨眼、可以開口閉口、可以讓雙腳用機關走路、可以握手...等等,通常偶的機關設計會和劇情的需求有關,熟悉各種不同種類的戲偶機關也是戲偶表現上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,只不過機關使用的頻率和方式,都要以偶的完整生命去思考,千萬不要無意識的一直使用或太依賴機關,而忘記了其實有很多情感,是可以用偶的整體去表現的。
以上是「讀偶」的過程,希望透過這樣的整理,讓大家在遇見一隻新的偶的時候,可以有一些認識他的方式。
陳佳豪 2022年10月3日